为何中国企业都要模仿小米最近日媒体报道,说中国有60家企业模仿小米,那么
为何中国企业要模仿小米
呢
从去年开始,日媒就报道中国人去买日本的马桶,然后是中国人去抢购日本的大米和电饭煲。然后也是中国媒体的跟进炒作,这种现象简直像有人策划好的。
还好,这次说是中国手机企业都在模仿小米,而不是日本的“大米”,说起来,日本的手机企业还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模仿的。即便是日媒嘲笑,也只能是拿中国货对比中国货了。
既然国内60多家企业在模仿小米,那么小米是模仿的谁呢这个众所周知了,当然应该是苹果。从发布会到产品,小米处处都被认为有苹果的影子,就连产品的名字都是“吃货”,可现在,小米也成了被模仿的对象,这应该算是小米的巨大成功吧。
实际上,国内的这些手机企业也好像都被讳言过模仿小米,很多企业都是将小米列为靶子,发布会上、产品广告上无不对标小米,日本人算是后知后觉了。
令小米尴尬的是,虽然国内手机企业都在模仿小米,可如今的小米却比较沉寂,上半年的销售任务完成的未达预期,近期火爆的新品手机发布行情中,也缺少小米的身影,小米有点落伍的意思。
实话实说,小米这几年确实是国际国内最为成功的智能手机企业之一,从无到有,到如今的国内销售量第一,产品定位、设计以及营销方式无不是成功的典范,被人模仿也是必然的现象。
国内手机企业为何都热衷于模仿小米呢当然是小米的成功之处很多,更重要的是其当时领先的互联网思维,彻底震惊了国内这些硬件行业的老牌巨人。既然一无所有的小米可以成功,这些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数年的老企业当然也觉得可以借助小米模式而成功,确实,有些企业成功了。
小米曾经总结的“专注、极致、口碑、快”现在已经被各大手机企业纷纷奉为圣经,甚至还有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也正是在这一轮一轮的模仿冲击下,小米有点招架不住。
国内手机企业模仿小米,主要是模仿三个方面。一是小米手机的用户定位,将主要的用户群体定位在年轻时尚的新生代,由此确定产品的设计和价位以及营销方式;二是小米的渠道选择,重视互联网线上渠道,甚至由此诞生了一批互联网品牌手机;第三是分析和学习小米的营销炒作模式,包括广受争议的饥饿营销,还有那屡试不爽的预约方式。
就在大家都学习小米模式的时候,小米却在向其他领域突围,也许这是最好的应对之策。小米将精力转向了智能家居,转向了互联网影视音乐及媒体内容,转向了国际市场,力图实现全方面的运营。只要小米的粉丝还在,这些梦想都有实现的可能,只是,粉丝们还好吗
在大家一起向小米学习的时候,其粉丝经济运营的技巧也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各家手机企业开始重视粉丝,开始将人的运营列为企业发展的首位而不是手机。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也是最难以效仿的,雷布斯的个人风格难以模仿,以往的粉丝成熟度也难以模仿,而粉丝运营的风险远远超过对产品的运营,苹果因为失去乔布斯而逐渐平庸就是明证。
换个角度看,现在的互联网信息如此发达,人才流动如此频繁,很难说谁在模仿谁,也许是模仿者比创新者抢在了前面发布而已,模仿或者山寨都已经在信息流动中难以言语。最后,往往需要通过专利纠纷来分辨前后真假。60多家企业在模仿小米,说明中国智能手机集团优势很强大,且相互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高度同质化的背后一定是生产设计能力与销售水平的高度相似。
虽然模仿领先者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惯性,但模仿小米却是中国互联网手机集体崛起的动力和方式,日本媒体也只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事实是,中国手机企业的集体能力远远超越日本企业,即便我们想去模仿,也只能模仿国内的小米,日本没有企业值得我们模仿。
终于,日媒没有说我们在模仿日本企业,这算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新台阶吧!既然我们60多家企业都在模仿小米,那日本企业就不会模仿吗也许正是他们不屑于模仿,才在智能手机时代完败。
中国企业为何要模仿小米,只能说那是小米的成功,也中国企业的成功。
加速度为企业提供基于「供应链电商」领域的「三维一体化」解决方案,即 「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营销+服务」场景一体化、「软件+BPO」业务一体化。 最终,帮助企业创造营收、增进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满意度。
添加客服微信获取更多内容
评论 (0)